1. 香港
  2. Nexcare
  3. 親水性人工皮膠膜及敷貼
  4. Nexcare x 媽媽護士長 專欄個案

【自己傷口自己醫】

  • 自己傷口自己醫

    雖說香港醫療系統先進完善,但人口數目龐大,有時遇上突發意外,自己能夠先做些護理絕對不是件壞事。

    早陣子約了位許久沒見的朋友喝茶,但就在她前來和我碰面的途中,突然有人不知在趕甚麼跑過把她狠狠撞倒,因為力度頗大,她撞到地上時手掌與膝都擦破了個不小的傷口。相當幸運的是當時在現場剛好有First aider在附近,對方立即為她用生理鹽水及消毒藥水沖洗,再簡單蓋上紗布。

    之後她來到跟我見面,談起經過時,我除了安慰她沒有受到其他傷已經算好彩外,也提醒她First aider做的護理只是簡單的傷口處理,回家後也不應掉以輕心,以為普通擦傷經常都發生是很小事。傷口處理不當,小則癒合時間長,留有疤痕不美觀。更可以變成慢性傷口,長期不能癒合。嚴重的話,也可能會受細菌感染。要知道傷口是一個已經沒有皮膚保護的地方,細菌想從傷口經血液進入身體非常容易,一旦細菌入血甚至有可能引致生命危險呢﹗

    究竟怎樣處理傷口才對呢?你或者不知道傷口護理其實是一個護理專科,當中的知識相當專門,當醫院裡有比較複雜的傷口,我們都會轉介給傷口專科護士去作評估及處方洗傷口用的藥水、敷料及方法。

    要三言兩語就解釋得到並不容易,不過我也嘗試跟你分享下我對傷口護理的心得吧﹗

    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評估傷口的大小、深度及搞清楚如何弄傷的。一來不是所有傷口都可以自己處理,例如很深的刀傷割傷,因為太深的傷口(長多過2cm 及深多於0.65cm)會增加受細菌感染機會;二來有機會已傷到關節、軟組織及大血管引致大量出血;三來因為不肯定利器的來歷及有否生銹,所以一般刀傷都需要打破傷風預防針。正因如此,以上這些傷口都一定要去醫院求醫。

    反之可以在家中自行處理的傷口就是一些皮外傷,所謂皮外傷就只是傷及表皮層及最多到達真皮層,如不小心跌倒擦傷皮膚、輕微割傷、輕微燙傷、皮膚乾燥撕裂等等。視乎傷口大小及深度,一般大概五天至兩個星期皮膚就會癒合好。

    如果想加速康復,使用一些親水性人工皮膠膜及敷貼取代一般紗布膠布,都是個好選擇。當天我剛好買了一些準備放在家中以備不時之需,於是便把其中一盒給了她。這種利用「濕潤療創」的敷料在覆蓋傷口時可讓滲出液留在傷口位置,傷口就不會變得乾涸和結痂,令皮膚自行更新,促使傷口自然癒合。


【加速傷口癒合好辦法】

  • 加速傷口癒合好辦法

    早陣子家裡有個小意外,屋企人煮飯時割到手,傷口不算大,但老人家特別緊張,多次提醒說要戒食海鮮、牛和蛋類,因為這些食物會令到傷口「發」的。

    後來我跟他們解釋,傷口「發」其實是傷口出現炎症,在受傷時其實很正常不過。因為一旦有傷口,身體內的白血球、抗體就會立即衝到傷口為身體進行消毒,所以傷口頭數天就會變得又紅又腫,其實這是好事。之後只要繼續保持清潔,沒有受感染的話,一般的傷口如擦傷、刮傷、輕微燙傷……大概五天至兩個星期就可以完全癒合。

    當然,我們都希望受傷之後可以盡快康復,而加快傷口癒合亦可以減少痛楚及受細菌入侵的風險。影響傷口癒合的快慢因素有很多,只要瞭解當中原因,就能輕鬆加快傷口癒合。

    首先,年紀大了,新陳代謝就會減慢,皮膚亦會變得越來越薄。除了容易受傷外,更因為當有傷口時太少細胞可以做修復,影響康復。不過大家也不需太擔心,還有其他因素可以彌補不足,以下是幾個貼士:

    1. 保持營養充足,特別要注意補充足夠的維他命C,可以進食多點水果和蔬菜如士多啤梨、奇異果、西蘭花及菠菜等等。另外吸收高蛋白質食物如蛋、肉類、海鮮、牛奶及豆類。

    2. 傷口需要充足的氧氣幫助細胞修復,如果血液運行不足,就令到帶氧血液不能有效流動到傷口。所以應多活動或按摩增加血氣運行,但當然如果是剛剛受傷的話應該是要止血為先,休息24小時後再增加活動也未遲。

    3. 除了要保持傷口清潔,清潔傷口外週圍的皮膚也非常重要。如果個人衛生差,皮膚上的細菌量多,就會增加傷口受感染機會,令傷口癒合時間倍增。所以衣服要每天更換,床舖保持清潔,不要因為怕痛不洗澡不洗手,有需要的話,用一些防水膠布貼著傷口就不會痛了。

    4. 保持傷口濕潤,因為濕潤的環境更有利於營養輸送給生長份子促進細胞生長。但要注意如果用一般的膠布,濕水後一定要更換,因為太濕會令週邊皮膚浸爛,而且容易滋生細菌。大家亦可以考慮一些新型保護敷貼,亦俗稱人工皮,它們不但防水,更可以令傷口保持濕潤,加快傷口癒合。此外,你也應多飲水使皮膚有足夠水份促進細胞生長。


【新舊傷口療法大不同 - 紗布 vs 人工皮】

  • 新舊傷口療法大不同 - 紗布 vs 人工皮

    二十年前當我還是在做學護的年代,洗傷口用的物品都非常簡單,來來去去就只是一兩種消毒藥水及敷料。那時候不論什麼傷口都是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藥水 (chlorhexidine gluconate) 來沖洗,之後便會蓋上消毒紗布。當遇上擦損的傷口,為避免換症時因撕走舊紗布令傷口再一次受到創傷,同時讓病人再次感到巨大痛楚,我們通常會把一塊消毒油布放在傷口上以防止乾了的血液直接黏在紗布上。即使如此,效果也並不見得太理想,因為很多時油布放過了一天,水份已蒸發或被吸收,最後油布始終也會黏上傷口的血液並乾成一團,幫病人換症時不免還是聽到慘叫連連。

    過去十幾二十年,不停有很多護理傷口的研究指出,原來一般沒有受感染的傷口,只需用生理鹽水清潔傷口就已經足夠。如果使用太強烈的消毒藥水反而會破壞新生出來的細胞組織,對傷口癒合並無好處。至於敷料,傳統上醫院只會使用紗布,不論什麼類型的傷口都是蓋上紗布。但紗布的弊處就是太粗糙,當液體黏在紗布上,換症時連同新生出的細胞一齊撕走。另外因透氣孔太大太多,水份容易流失,之前文章已經提過,傷口癒合理想的條件是要濕潤環境,所以紗布往往會使傷口變得乾燥。相反,如遇上太多液體渗出的傷口例如一些潰瘍性傷口,只用紗布又未能達到有效吸濕的功能,紗布濕透了只會浸爛週邊的皮膚。所以只用紗布實在不是一個好選擇。

    不過時代進步,現在我們用的敷料非常多元化,基本上醫護人員現在已經不再使用那些油布,也會因應不同種類的傷口配用不同的敷料。例如有低黏性又吸濕的敷料,會用在一些潰瘍、壓瘡、縫合或手術後的傷口。另外有一些我們醫院俗稱豬油膏,市面叫「人工皮」的敷料,可以用在淺層及比較少渗液的傷口如擦傷或初期壓瘡。更有些敷料包括銀、炭或藥物以作抗菌殺菌及除臭之用。

    而大家有沒有留意,其實市面上也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敷料可以選擇,不單單只有傳統的藥水膠布。只要用對合適的敷料,如親水性人工皮,不但可以省時 (傷口癒合快及理想),又環保又慳錢 (不用一濕水就要換一片新的膠布)。

    總結而言:

    • 更換紗布時有機會令傷口再一次創傷,痛楚增加
    • 傳統紗布撕走新生出的細胞,減慢傷口癒合
    • 處口傷口方式不只一種,不同種類的傷口應使用不同的敷料
    • 人工皮敷料 (俗稱豬油膏)為傷口提供濕潤環境,加快傷口痊癒
    • 使用人工皮敷料令傷口在癒合過程中不易結痂,減低疤痕形成

【醫療新科技之Hydrocolloid 敷料】

  • 醫療新科技之Hydrocolloid 敷料

    早幾天回老家吃飯,進門口時聽到有人大聲喊痛,我以為有甚麼事,急急走進屋裡發現原來有家人之前因為擦傷了皮膚貼了舊式膠布,剛剛就是她正把舊膠布撕下時發出的慘叫。

    我不禁苦笑說她肯定沒有「追看」我的文章。

    之前文章提及到一種敷料俗稱「人工皮」,聽起來有點科幻,其實並不是甚麼奇異物品,而是含有Hydrocolloid成份的醫療用品。Hydrocolloid的發明已經有一段時間,最初通常被用來放在食物當中作增稠及膠凝之用,例如粟粉、啫喱、果醬和茄汁內都含有Hydrocolloid。它的作用就是可以吸收水份,之後把水份凝結成為啫喱狀。

    到了大概七十年代,就開始被研究放進敷料技術上,應用在傷口上以期把滲液凝固,好處一來是傷口既可以保持濕潤,同時滲液亦不會積在敷料下浸爛傷口及周邊皮膚。此外,啫喱狀的凝膠也不會黏著傷口,換症時就不怕把新生細胞撕走,大大減少撕走膠布時的痛苦。

    可惜早幾十年醫護都未真正瞭解Hydrocolloid 的作用,所以很多時我們只懂得把它使用在第一和二期的壓瘡上或是真的把它當「人工皮」一樣貼在病人一些極易被擦損及受壓的地方如骶骨、腳踭或是用呼吸機時面罩壓著的鼻樑位置。

    直到近十幾年,醫護界才多了把「人工皮」應用在其他類型的傷口上,並發覺傷口癒合時間更快及理想。現時在醫院裡,二級或以下的燒傷、皮膚擦損、刮傷或創傷性的淺層傷口,只要符合兩個原則我們就會使用「人工皮」。其一是傷口沒有任何感染,其二是傷口沒有或只有少量滲液。所以一般家裡可處理的傷口也非常適用,例如穿新鞋刮傷或防止刮傷後腳踭、輕微燙傷見紅或起水泡,淺層割傷或跌倒擦傷。

    此外,亦已有研究指因為「人工皮」也有低過敏的特性,可用於面部暗瘡及濕疹以防止意外抓傷皮膚,更可以吸收膿液。最後還有一件事,令「人工皮」更受歡迎,那就是「人工皮」與皮膚顏色相近,就算貼在面上也不太顯眼,對貪靚的人來說,肯定好過貼塊肉色膠布。


了解更多產品資訊:


銷售點:

指定萬寧、屈臣氏、莎莎、卓悅、百貨公司、藥房、HKTV MallHome De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