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香港醫療系統先進完善,但人口數目龐大,有時遇上突發意外,自己能夠先做些護理絕對不是件壞事。
早陣子約了位許久沒見的朋友喝茶,但就在她前來和我碰面的途中,突然有人不知在趕甚麼跑過把她狠狠撞倒,因為力度頗大,她撞到地上時手掌與膝都擦破了個不小的傷口。相當幸運的是當時在現場剛好有First aider在附近,對方立即為她用生理鹽水及消毒藥水沖洗,再簡單蓋上紗布。
之後她來到跟我見面,談起經過時,我除了安慰她沒有受到其他傷已經算好彩外,也提醒她First aider做的護理只是簡單的傷口處理,回家後也不應掉以輕心,以為普通擦傷經常都發生是很小事。傷口處理不當,小則癒合時間長,留有疤痕不美觀。更可以變成慢性傷口,長期不能癒合。嚴重的話,也可能會受細菌感染。要知道傷口是一個已經沒有皮膚保護的地方,細菌想從傷口經血液進入身體非常容易,一旦細菌入血甚至有可能引致生命危險呢﹗
究竟怎樣處理傷口才對呢?你或者不知道傷口護理其實是一個護理專科,當中的知識相當專門,當醫院裡有比較複雜的傷口,我們都會轉介給傷口專科護士去作評估及處方洗傷口用的藥水、敷料及方法。
要三言兩語就解釋得到並不容易,不過我也嘗試跟你分享下我對傷口護理的心得吧﹗
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評估傷口的大小、深度及搞清楚如何弄傷的。一來不是所有傷口都可以自己處理,例如很深的刀傷割傷,因為太深的傷口(長多過2cm 及深多於0.65cm)會增加受細菌感染機會;二來有機會已傷到關節、軟組織及大血管引致大量出血;三來因為不肯定利器的來歷及有否生銹,所以一般刀傷都需要打破傷風預防針。正因如此,以上這些傷口都一定要去醫院求醫。
反之可以在家中自行處理的傷口就是一些皮外傷,所謂皮外傷就只是傷及表皮層及最多到達真皮層,如不小心跌倒擦傷皮膚、輕微割傷、輕微燙傷、皮膚乾燥撕裂等等。視乎傷口大小及深度,一般大概五天至兩個星期皮膚就會癒合好。
如果想加速康復,使用一些親水性人工皮膠膜及敷貼取代一般紗布膠布,都是個好選擇。當天我剛好買了一些準備放在家中以備不時之需,於是便把其中一盒給了她。這種利用「濕潤療創」的敷料在覆蓋傷口時可讓滲出液留在傷口位置,傷口就不會變得乾涸和結痂,令皮膚自行更新,促使傷口自然癒合。
早陣子家裡有個小意外,屋企人煮飯時割到手,傷口不算大,但老人家特別緊張,多次提醒說要戒食海鮮、牛和蛋類,因為這些食物會令到傷口「發」的。
後來我跟他們解釋,傷口「發」其實是傷口出現炎症,在受傷時其實很正常不過。因為一旦有傷口,身體內的白血球、抗體就會立即衝到傷口為身體進行消毒,所以傷口頭數天就會變得又紅又腫,其實這是好事。之後只要繼續保持清潔,沒有受感染的話,一般的傷口如擦傷、刮傷、輕微燙傷……大概五天至兩個星期就可以完全癒合。
當然,我們都希望受傷之後可以盡快康復,而加快傷口癒合亦可以減少痛楚及受細菌入侵的風險。影響傷口癒合的快慢因素有很多,只要瞭解當中原因,就能輕鬆加快傷口癒合。
首先,年紀大了,新陳代謝就會減慢,皮膚亦會變得越來越薄。除了容易受傷外,更因為當有傷口時太少細胞可以做修復,影響康復。不過大家也不需太擔心,還有其他因素可以彌補不足,以下是幾個貼士:
1. 保持營養充足,特別要注意補充足夠的維他命C,可以進食多點水果和蔬菜如士多啤梨、奇異果、西蘭花及菠菜等等。另外吸收高蛋白質食物如蛋、肉類、海鮮、牛奶及豆類。
2. 傷口需要充足的氧氣幫助細胞修復,如果血液運行不足,就令到帶氧血液不能有效流動到傷口。所以應多活動或按摩增加血氣運行,但當然如果是剛剛受傷的話應該是要止血為先,休息24小時後再增加活動也未遲。
3. 除了要保持傷口清潔,清潔傷口外週圍的皮膚也非常重要。如果個人衛生差,皮膚上的細菌量多,就會增加傷口受感染機會,令傷口癒合時間倍增。所以衣服要每天更換,床舖保持清潔,不要因為怕痛不洗澡不洗手,有需要的話,用一些防水膠布貼著傷口就不會痛了。
4. 保持傷口濕潤,因為濕潤的環境更有利於營養輸送給生長份子促進細胞生長。但要注意如果用一般的膠布,濕水後一定要更換,因為太濕會令週邊皮膚浸爛,而且容易滋生細菌。大家亦可以考慮一些新型保護敷貼,亦俗稱人工皮,它們不但防水,更可以令傷口保持濕潤,加快傷口癒合。此外,你也應多飲水使皮膚有足夠水份促進細胞生長。
指定萬寧、屈臣氏、莎莎、卓悅、百貨公司、藥房、HKTV Mall、Home Delight